在这个春夏交替的季节,一只只蝴蝶轻快地拍打翅膀,在花丛间翩翩起舞,翅膀炫丽的色彩让人移不开目光,不禁令人想到,怎样才能把蝴蝶的美态“定格”在一瞬间呢?
适逢今年度,环保协进会凤园蝴蝶保育区(凤园)在领展“爱.汇聚计划”的资助下推动“连系自然”计划,凤园举办“Nature LINK 蝴蝶摄影比赛 2024”,我们邀请到专业摄影师蔡俊杰(Dave),向大家“传授”一些捕捉蝴蝶美态的秘诀。
经常到领展旗下八个蝴蝶园捕捉“蝶影”的Dave,对蝴蝶的生活习性了如指掌:“蝴蝶偏好凉快的天气,气温约在摄氏22度,因此早上9至 11时或下午2至4时的时段较多蝴蝶出没,更容易拍下蝴蝶。”他亦特意提醒,拍摄的时间尽量避开正午:“正午烈日当空,蝴蝶怕热,不会飞出来;而且这个时段光线过猛,较难拍出一张美丽的作品。”
不少人或会疑惑,蝴蝶体形细小,身姿轻盈,而且常常穿插在花间飞舞,到底如何才能拍摄牠的静态美呢?Dave表示,会先细心留意蝴蝶最常在哪棵植物上停留,然后在此“守株待兔”:“拍摄蝴蝶与拍生态照片同样,最常做的事是拿起相机,专注在同一地方,然后耐心等待蝴蝶出现。”
等啊等,蝴蝶终于出现。只见正在接受访问的Dave缓缓挪步,悄悄靠近蝴蝶所落脚的枝叶,然后重复按下相机快门,耳畔掠过不绝的“咔嚓”声。“看见蝴蝶时,不能十分兴奋如‘扑蝶’般跑过去,蝴蝶一旦吓怕会飞走,因此尽量要小心翼翼,慢慢靠近蝴蝶。”Dave补充。
这次摄影比赛分别有“蝴蝶园蝴蝶大搜查”及“人与蝴蝶园”两个参赛题材。被问及对两个题材的构图技巧,Dave分享称:“‘蝴蝶园蝴蝶大搜查’以蝴蝶为主体,除了需要细心观察社区蝴蝶园的生态,耐心等候蝴蝶出现外,也建议照片的背景要干净简洁,避免杂乱及太暗,皆因蝴蝶经常停留在树丛下。”
至于“人与蝴蝶园”,Dave认为,作品应着重人与社区蝴蝶园生态的连系,最好是具备“人情味”:“蝴蝶园座落在社区商场,邻近民居,为市民创造了一个参与社区、共同交流和互动的机会。因此,照片可聚焦在居民与蝴蝶园的互动,例如市民观赏蝴蝶、长者到此乘凉,或父母与小朋友一同观赏蝴蝶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除了把握蝴蝶飞舞的时机、巧妙构思摄影题材外,还需要硬件相辅相成,才能拍下令人满意的作品。Dave建议,可使用长焦距镜头(RF70-200mm),人们即使在远处也能拍摄蝴蝶;亦可以使用100mm以上的微距镜,使景深更浅,照片中的蝴蝶更清晰。
“此外,蝴蝶体形较小,拍摄时往往正在飞翔,因此光圈要收窄在5.6至8mm左右,ISO(感光度)亦要调高,照片才能更清楚显现蝴蝶身上的细节。同样,快门的速度要调更快,方便拍下蝴蝶停留或飞翔的姿态。”Dave补充。
对于没有摄影习惯的市民来说, Dave建议他们来到蝴蝶园时,不一定单单拍摄蝴蝶:“蝴蝶园是生物栖息地,人们可以一边守候蝴蝶到来,一边拍摄花草树木、毛虫、蜜蜂等动植物作练习。”他亦建议,居民可时常到访蝴蝶园,多练习拍摄照片,“不停拍摄,才能选择到最好的画面及想要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