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这个高楼林立的都市,蝴蝶园如一抹绿意,为城市注入生机。由环保协进会凤园蝴蝶保育区主办、领展“爱.汇聚计划”赞助的“蝴蝶园装置艺术设计比赛2025”,于颂安商场、彩明商场及启田商场的蝴蝶园掀起一阵热潮。这场比赛不仅为蝴蝶园增添艺术气息,更以创意连结社区,唤起居民对生态保育的关注。
比赛以上述三个领展商场的蝴蝶园为基础,邀请市民为蝴蝶园设计艺术装置,同时融入可持续发展元素,让蝴蝶园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象徵。环保协进会创立人及行政总监邱荣光博士表示:“这次比赛的目的是创造一个开心的环境,让社区居民用创意、环保概念和设计,共同想像属于大家的蝴蝶园,增强对地区的归属感与幸福感。”
比赛情况热烈,吸引不同背景的市民参与。邱荣光提到:“有小朋友手绘图案,也有专业设计师提交作品,参与层面非常广泛,充份体现全民参与的热情。”评审标准包括创意、可行性、耐久性、环保元素及与蝴蝶生态主题的契合度,同时注重设计的外观是否“舒适、令人感到开心。”
邱荣光强调:“无论是专业设计还是简单的心思,我们都用心审视每份作品的理念,力求平衡不同面向的表现。”
《823频道》访问了部分得奖者。其中,亚军得主黄智勤是一位建筑师,其作品“琉璃‧蝶”通过巧妙的设计与材质运用,展现了蝴蝶的优雅姿态。他直言,当初报名参赛是被这次比赛的公共艺术与环保主题所吸引,“我平时做设计,特别喜欢与公众空间和大自然相关的项目。比赛提到环保元素融入设计,这对我很有吸引力。”
黄智勤的作品是以回收玻璃瓶与不锈钢打造,模拟蝴蝶降落于花园的瞬间。不锈钢的镜面反射环境,衬托玻璃碎片的轻盈,呈现蝴蝶的优雅姿态。他解释:“我想让蝴蝶静止地呈现降落状态,融入公众参与和环保元素,创造视觉与自然的互动。”
黄智勤坦言,本来对蝴蝶园了解不多,但通过比赛有了更多认识。“我看了领展的资料和照片,才知道蝴蝶园的资讯,这对我也是一个学习过程。”
另一位得奖者陈芸芝的作品获得季军,其主题是以孩童的视角出发,创作出充满童趣的装置艺术。她提到,去年曾与两个女儿一起参加蝴蝶园举办的摄影比赛。今年她看见有关蝴蝶园的设计比赛时,本来并没有打算参加,但有一天,她看到女儿把不同颜色的水瓶盖铺散在桌子上,交错的色彩画面启发了她的灵感,于是决定以此为创作主题,参加这次比赛。
陈芸芝的作品以回收的胶樽盖,砌成一个小朋友大小的蝴蝶图案,背景选用黄色、白色和绿色,象徵阳光、纯洁与生机。她解释:“我本来就很喜欢色彩缤纷的蝴蝶,因此创作了相关主题,希望通过回收物料传达环保讯息。”谈到对蝴蝶园的感受,她称:“看到小朋友在蝴蝶园玩耍、跑来跑去,很开心,我想将这种感觉放进作品,我也觉得这个地方很有意义。”
陈芸芝亦提到,艺术装置在提升环保意识和参与度上作用显着,“即使是看似无用的废弃物,如一个不起眼的胶樽盖,经过巧思构想和精心设计,也能摇身一变,成为小朋友手中独一无二的玩具,这样的体验启发我们反思。”
“蝴蝶园装置艺术设计比赛2025”以创意点亮了居民对生态与社区的热情,无论是得奖作品还是其他参赛者的创意结晶,都体现了蝴蝶园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缩影。在这片绿洲中,蝴蝶翩翩起舞,居民的心灵得到滋养,社区的凝聚力亦悄然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