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2015年的领展大学生奖学金,是领展支持本地青少年培育的旗舰计划。凭藉独特的申请标准和评审机制,十年来赢得学生、大学、学校、社会组织和非牟利机构的广泛肯定。它如同一棵茁壮成长的树,扎根于香港教育的沃土,滋养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
领展大学生奖学金颁予第一代大学生,希望通过向家庭三代中首代入读本地大学且表现出色的学生,提供不设入息审查的奖学金,减轻他们接受大学教育时的经济负担,并鼓励他们实践理想及增加向上流动的机会。
2015年奖学金首次推出时原定名额为50个,但一推出即收到逾200份申请。由于反应热烈,当即加码至100个。十年间,奖学金名额逐步增加,至2021/22年度,虽然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各种挑战,领展依然决定再度扩大受惠范围,除接受由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的院校学生申请外,扩展至来自自资院校及通过非大学联合招生办法(联招)修读本港大学课程的学生申请,名额亦进一步增至220个。现时,共有12间本地大学的学生可以申请。
十年来,领展大学生奖学金这棵“树”的枝叶愈发繁茂,成长为香港规模最大的企业奖学金之一。领展累计投入逾3,640万港元,颁发1,800余份奖学金,其中更有 21位优秀学生连续四年获得奖学金资助。
领展大学生奖学金每位得主可获得一年两万港元的资助,不设入息审查和不限使用用途。这不仅减轻了受惠学生的经济负担,更为他们打开了更广阔的天地。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的陈颖妍道:“奖学金让我不必为生计奔波,让我能够全心投入学习和课外活动,开拓眼界,我更用部分奖学金学习用手语跟听障人士沟通,让接触不同人士。”
奖学金不仅改变学子的当下,更助力他们的未来。在香港理工大学就读物理治疗的许子桂便表示:“我来自普通家庭,奖学金对我意义重大。我希望毕业后能改善家人的生活。”这份支持,不仅是个人的机遇,更是家庭向上流动的阶梯,承载无数期盼与梦想。
更令人欣慰的是,昔日的幼苗已长成新树。四届奖学金得主近年以评审身份回归,参与申请学生的评审面试工作,从受益者变成传承者。毕业于香港大学的李俊源便是其中之一:“奖学金启发了我若日后有能力,都需要主动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我希望鼓励其他人及宣扬Take and Give(亦受亦予)的精神。”
如果将领展大学生奖学金比喻成一棵“树”,那它的枝繁叶茂,一定离不开评审团队的滋养。每年,数十位来自政府、公营机构、商界、社福机构、社企及媒体等领域的资深人士,汇聚成一片深厚的土壤,为这棵树的成长提供养分与支撑 — 他们与奖学金申请者面对面交流,不仅关注学术成绩,更重视学生的个人特质、社会贡献与未来潜力,为这棵“树”,挑选出最值得培育的新芽。
此外,领展大学生奖学金还孕育出独特的生态系统 — 领展同学会。在这里,学生们通过职涯工作坊、环保志愿者、文化共融等活动,既服务社会,又让他们更认识自己及社会。来自不同学校、修读不同学科的同龄年轻人通过同学会活动,经历相识、相知,彼此交流、相互帮助,实现共同成长。
去年,领展同学会创新成立委员会,学生们的角色,从参与者成长为组织者。成员之一,来自香港大学的苏政熹分享道:“加入委员会让我有机会筹办活动,体验新事物,收获不一样的满足感。”此外,多位奖学金得主,亦先后获得在领展暑期实习的机会,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2025年,时值领展房托上市20周年之际,领展大学生奖学金这棵“树”,再萌发新枝,特别设立面向优秀中学生的奖学金,表彰他们的学业成就以及对学校和社会的贡献,将培育青少年的愿景传扬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