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你也有这样的误解,以为视障人士需要视力正常者协助,才能建立发展方向、成就人生理想。惟事实可以是相反的。
最近,十位视障人士便成功完成为期约半年的“视·人生—视障专业人生教练培训暨校园协作计划”,成为专业的人生教练,用勇敢、努力和热爱,打破局限、成就梦想。
人生教练主要协助受助者疏理人生,提供处理人生问题的指导及技巧,并订立个人成长目标。人生教练计划参与者之一的雷若冰(阿冰)拥有八年财务策划经验,患有先天性青光眼的她表示,其视力仅余下3%,担心有一日会失明,不能再应付财务工作。"因此我希望给自己多一个选择,掌握多一项工作技能。人生教练课程让我学习到聆听和同行的重要。过往我的工作是为客人提供意见;人生教练则不同,需要了解当事人的问题,启发他,然后共同寻找解决方法,而非单方面由我给予意见。"
阿冰分享课程的一大乐趣,是有不少角色扮演和实习机会,同学们都认真投入。谈及未来,阿冰希望能先从兼职做起,“累积多些经验,看日后可否成为全职教练。”
先天缺少虹膜的许颂康(阿康)在同一天毕业,他说报读课程的初衷是好奇人生教练是做什么的,“现在我的想法有所转变。考虑到步入中年后自己可能会完全失明,但人生教练不一定要视力良好,靠耳朵聆听当事人的心声和困难更重要。”
曾从事智障人士和老人服务的阿康,亦希望社会大众能看到视障人士身上的亮点,“我们视力虽然不如常人,但心却澄明,会更了解生活和谋生上面对的困难,从而跟当事人共同寻找出路。”
为这次毕业礼担任主礼嘉宾的严志成博士,本身是香港津贴中学议会副主席及港岛民生书院校长。他不时邀请视障人士与学生分享成长经验,让学生明白他们如何克服困难。“我们曾经带视障人士去登山远足,让大家想不到的是,视障朋友反而会提醒我们如何注意安全。我觉得今天在乐富广场举行的活动很有意义,让居民街坊有机会接触视障人士,认识他们的才华和工作能力,从而减少误解。”
严志成博士亦希望政府能增加视障学校的学额,在读书、升学和就业等领域全方位协助他们融入社会。
“视·人生 — 视障专业人生教练培训暨校园协作计划”由心光盲人院暨学校主办,学校院长郁德芬博士表示,希望通过培训帮助视障人士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扩阔就业出路,“曾经有懂得演奏弹琴和二胡的年轻视障音乐人去咖啡厅表演,家长见到视障子女通过自身努力赚取报酬,感动和开心不已。”
她进一步说:“在领展的赞助下,今天我们首次在校园以外的场地举办公众活动。来到乐富广场,就是要加强视障学员和社区人士的互动,双方都要主动,才能建立包容的社会。”
当天的活动吸引不少公众人士驻足,其中郭女士参与了由视障人士主持的游戏,她表示:“参与今天的活动才知道有人生教练这种工作,而视障人士也可胜任,希望政府和雇主应多些聘用他们。”
另一位街坊谭太则说,自己曾与失明人士共事,“我以为他们只能做电话接线生这类工作。今天见到视障音乐人演奏,还可以胜任人生教练,帮助其他人,是很有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