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说唱”二字,你或许会想到“饶舌”(Rap Music),即1970年代自美国兴起、于全球流行至今的嘻哈文化的主要元素之一。但你或许未必知道,在广东一代,也有属于自己的“说唱”— 南音!虽然两者在音乐性方面有天渊之别,却同样以平凡人、生活事的角度出发,演绎社会百态。
9月20日开幕的“漫步长堤 省港双辉:近代广州香港商业互动与文化因缘” 展览,特别邀请了专攻戏曲音乐的乐团“一才锣鼓”于指定日子在乐富广场快闪南音表演。领展《823频道》于展览开幕前与“一才锣鼓”主要成员陈志江、李劲持聊天,通过他们的讲述,带你走进南音的世界,了解这项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迷人之处。
823频道:“一才锣鼓”名字的由来是什么?背后有何深意?
一才锣鼓:“一才锣鼓”是粤剧里的一个锣鼓点,简写是“一才”,只用于剧本里,其正写和读音是“一槌”。一支曲、一折戏也是由“一才锣鼓”开始,简单来说就是锣和钹齐击而发出“撑”的一声。此外,“一才锣鼓”还有开锣和长演长有的美好寓意,比如说“一才锣鼓十场”,就是连续演出十场的意思了。
823频道:成立“一才锣鼓”的初衷是什么?乐团最主要有哪些表演形式?
一才锣鼓:我们二人自小学习乐器,以及粤剧、粤曲。起初,我们只是想做一些以戏曲音乐为主题的音乐会,以自己的方式推广和宣扬戏曲。后来,我们亦慢慢尝试剧场的演出形式,目的是希望能凸显戏曲的音乐特色。
823频道:过去数年,“一才锣鼓”致力以南音诉说香港社区情怀,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一才锣鼓:2019年至2022年期间,我们与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办事处进行了“南音游记 —— 行到边,唱到边”计划,游走全港18区,每区选取一个特色地点,现场演出特别为该地区 / 地点度身订造的南音新词。还记得当时在黄大仙区,我们的表演场地就在领展黄大仙中心附近的黄大仙祠,表演的曲词亦与黄大仙的由来息息相关,当时附近的街坊邻居都听得津津有味。将来我们希望再有机会,到黄大仙一带表演。
823频道:此次在领展乐富广场的表演,为何选择南音这种形式?
一才锣鼓:我们有幸得到展览策展人之一、香港城市大学中文及历史系教授程美宝的邀请,以“漫步长堤 省港双辉:近代广州香港商业互动与文化因缘”展览的内容为主题,撰写南音新词并在现场演绎。南音作为传统说唱,原本就是用来说唱民间故事与生活点滴,至二十世纪初仍然流行于广东地区。我们认为,不论是南音的形式还是南音本身,都非常切合此次展览。
823频道:两位刚刚提及为此次展览特别创作的新词,是否可透露大致内容?
一才锣鼓:此次的新词以二十世纪初的广州长堤为主题。对我们来说,曲词必须是有感而发的,为此,“一才锣鼓”特意安排了四天三夜的行程,进行实地考察。出发前,我们阅读了一些广州的近代史,以及一些老照片、旧文章,亦从一些旅游节目中获取灵感。到埗后,此次展览的主办单位之一、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亦为我们讲解长堤的历史,更带我们逛长堤。这次经历,让我们对香港和广州两座城市之间的历史、文化渊源,有了更多的认知。此后,我们将会对当时长堤的理解与想像,写成南音曲词,带给大家。
823频道:对于此次的演出,“一才锣鼓”有何期待?
一才锣鼓:很难得一连四个星期六、日在乐富广场都有演出,大家经过、路过可以来欣赏细听。对身为表演者的我们来说,有点像旧日街头卖艺的感觉!我们希望长者可以借由表演怀念过往,年轻人则可以想像一下昔日南音在街头演出的情景。除了有关展览主题的新曲之外,我们也会演绎《客途秋恨》等经典曲目。此外,在某些特定场次,我们还打算唱几句粤讴(也是当时流行的广东曲艺之一,唱腔比南音更婉转悠长),请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