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狗被视为人类忠诚和友善的朋友,但原来狗只除了走进家庭成为其中一员外,经专业训练后还能为有需要人士提供改善精神健康的治疗服务。香港社福机构“晋智慈善基金”的特殊学习需要基层青少年与治疗犬共融艺术音乐工作坊,便运用治疗犬,结合艺术和音乐疗法,改善有特殊学习需要(SEN)基层青少年的情绪健康和心理发展。
领展“爱・汇聚计划”在2024/25年度资助该工作坊项目,通过一系列在外国已运用多年、证明有显着效果的独特方法,使参加者在安全、轻松的环境中释放来自学业、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压力,达到纾缓焦虑和抑郁的效果,从而提升个人自信心及改善精神、情绪等问题。
晋智慈善基金创办人容安生(Anthea)是悉尼大学心理学硕士,早年并在美国丹佛大学取得动物辅助治疗的认证资格。她表示,现在的青少年普遍面对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如学业压力、家庭环境和社交孤立等,“这些成长过程中所面对的挑战,容易引发焦虑、抑郁及其他行为问题。而对于SEN青少年来说,由于在表达和处理情绪方面的困难,更常常难以融入主流社交圈,进而影响自信心并增加孤独感。”
她解释:“特殊学习需要基层青少年与治疗犬共融艺术音乐工作坊跟其他情绪改善计划的不同之处,是利用经训练的狗只,成为其中一项主要治疗辅助手段。”
要成为专业治疗犬,须符合一定资格。Anthea解释,狗只的性格必须友善、冷静、不怕人。“在长达六至九个月的训练过程中,我们会训练狗只当遇到突然大声或动作时,仍能保持冷静,并须通过严格的评核,才能成为治疗犬。狗狗亲人的性格,能够带动及协助SEN孩童学习说话技巧,以及表达情绪。”
另外,治疗犬跟SEN青少年互动时,场内还会播放静观、怡人的音乐,令大家在轻松的气氛下获得情绪纾缓。
另一方面,由领展大学生奖学金得主组成的领展同学会,今年成立首届“领展同学会委员会”,并举办两场志愿者活动。其中一场便与晋智慈善基金合办,让参与活动的大学生担任动物辅助治疗师的助手,与SEN小朋友交流。
来自香港大学的石婥颖(Winky)于志愿者活动中担任组长,负责构思主题, “参与的几位大学生都喜欢小动物,关注动物福利,也想了解动物治疗的概念;同时我们亦希望帮助小朋友,让他们通过活动放松自己,压力获得释放。”
主修心理学的Winky透露,毕业后希望从事精神健康的教育工作。“这次,让我了解到有趣又特别的动物治疗方法,狗只也可以胜任治疗的工作,长了知识。”
另一位参与的同学、同样来自香港大学的苏政熹(Adrian)称,通过活动收获不一样的满足感,“SEN小朋友比普通孩童更需要关怀,很开心他们愿意跟我交流和分享。”在大学主修医科的Adrian表示,“毕业后,我希望利用自己在学校学习到的医学知识,多多帮助老人家及有身心障碍的人士,其实动物治疗同样可应用在他们身上。”
晋智慈善基金过往曾与其他机构合作举办SEN学童工作坊活动,这次与领展大学生奖学金得主合作,又有什么不同呢?
Anthea总结称,领展的大学生志愿者拥有相关学术背景和专业知识,例如心理学和教育学,带来新视角和能量。“作为年轻一代,他们更容易让SEN青少年产生共鸣,并以同理心建立信任和安全感。这次合作也让领展同学会的大学生深入了解SEN群体所面临的挑战,提升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实现了双赢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