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于1970年代的“冬菇亭”,因四方形、尖尖顶而貌似冬菇的建筑特色而得名。它既不是售卖“冬菇”的铺子,也不是供人休憩的“亭子”,而是伴随一代平凡港人成长的特色熟食档。
冬菇亭大多提供物美价廉的餐饮菜式,从港式美食到环球滋味,丰富多样的选择亦是香港“美食天堂”的平民版缩影。为推广冬菇亭美食与文化,领展于4至5月期间举办“我最like冬菇亭大奖”,街坊和食客通过社交平台可以一人一票方式,选出最喜爱的冬菇亭。最近赛果公布,位于屯门三圣邨的“兴记海鲜烧鹅饭店”和大围新翠邨的“外滩.轩”脱颖而出。爱好美食的你,不妨去光顾品尝一下。
由“父女档”联手经营的兴记海鲜烧鹅饭店,多年来以烧鹅和美味海鲜赢得口碑。女儿李小姐对于获得“我最like冬菇亭大奖”,以“意外又开心”来形容,“我想,能够胜出是因为我们出品的食物质素和服务不俗。”
说起自己和冬菇亭的不解之缘,李小姐回忆道:“我儿时和中学时在屯门三圣邨度过,经常光顾那里的冬菇亭,冬菇亭伴随我一起成长。”
让李小姐意想不到的是,长大后的她,竟然有机会经营儿时已喜欢的冬菇亭,“父亲在2003年非典疫情时和亲戚、朋友一齐合资,承接了当时也叫兴记的冬菇亭,而我则在新冠疫情爆发后,辞去了一直从事的文职工作,帮助爸爸经营兴记。”
新冠疫情时,香港的禁堂食及限聚令等,曾令他们的小店难以适应,需要用新的形式去经营,包括提供更优质的食材和服务,“感恩上天的眷顾,总算支撑过去。此外,多年来員工也和我们携手度过难关,也令我相当感动和开心。”
经营冬菇亭数年,为李小姐留下不少美好回忆。“例如,见到情侣由拍拖来,到结婚后大着肚子来,孩子出世后一家三口仍来;有旧熟客移民海外后又回来回味一下,都令我很感动。”
跟兴记同获食客投票支持的还有主打上海菜的“外滩.轩”。老板胡先生六年前已在天水围开店,于去年搬往大围新翠邨的冬菇亭。谈及获奖,胡先生谦虚地以“幸运”和“高兴”来形容心情。
“外滩.轩”出品的上海粗炒、小笼包和锅贴等平民美食,深受食客喜爱,胡先生表示,“我本身不是上海人,但很喜欢吃上海菜,为了还原正宗的沪菜风味,我特别聘请了上海厨师掌勺。”
近年旅游出行模式转变,与过往单纯的吃喝玩乐相比,现今潮流更倾向追求以文化为主的“深度游”。有游人为香港的歌曲或电影而来,也有人被这座城市中西合璧的独特历史所吸引。作为香港独特文化的一部分,冬菇亭或会成为下一个吸引旅客造访香港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