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展大学生奖学金是领展“爱.汇聚计划”青少年培育的旗舰项目,奖学金今年踏进十周年,220位在学术和社会服务方面均表现出色的奖学金得主于3月8日出席2024/25年度嘉许礼,并跟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评审一齐参与以“多元共融:对话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的工作坊,希望达到集思广益、扩展视野及人际圈的目的。
曾于领展大学生奖学金评审日担任评审、香港表达艺术治疗中心创办人周文杰(Keith)表示,他在当日的工作坊小组讨论中,尝试结合自身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帮助同学通过互动讨论更了解自己,更关怀他人,为他们未来踏入社会提供引导。“今天的活动于一早进行,同学们个个神采奕奕,且相当积极投入。最让我欣喜的是他们提出的观点具创意,且分析力强;我相信今天的交流,能够有助同学们更加了解自己和别人的情绪与需要。我希望他们经过今天的工作坊,未来在跟别人相处时,可以作出更具灵性和有意思的互动,从而让所有人都觉得舒服和有收获。”Keith强调:“懂得相处之道,例如聆听、体谅、欣赏等,对建立和谐与包容社会十分重要。”
能够跟不同院校和学科的奖学金得主交流,Keith表示,对他亦是一个难得的体验。“回想我年轻求学时,好像并没有他们这样清晰的头脑。今天对我是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 互相切磋和了解,永远是乐事。”
当日与Keith同组别的莫铠霖(Angel),在香港浸会大学主修工商管理,她坦言工作坊让她扩阔了自己的想法。 “工商管理学科要求我们重视商业数据,涉及很多理性分析。但今日的工作坊让我听到其他学科同学在为人处世方面的想法,例如要懂得欣赏对方、有同理心等等,是比较感性的一面。通过工作坊,我学习到我们日后跟商业客户沟通时,也要了解对方的观点和角度,而不是只局限于自己的想法。”
今年夏天便毕业的Angel续称:“工作坊对我即将投入社会工作,相当有启发性。我学习到要互相了解和体谅,这对于在商业上达至成果,会很有帮助。”
与Angel同组,在香港大学修读商科的陈倩柔(Yoyo)表示,平日较少有机会参与此类的工作坊。她特别欣赏Keith带领同学讨论的能力,“我们与Keith是第一次见面,但他健谈且具领导能力,引导我们讨论,愈讨论愈有意思,得出更多与人相处的要素,例如要着重心灵交流,而不是没意思的空谈,这才是有温度的人际关系。”
除了学习新知识,工作坊亦有助于同学看到别人的亮点,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香港中文大学念分子生物科技的蔡浩文(Raymond)谦虚地说,其他同学的组织言语和整合资讯的能力都比他强,认识到自己要进一步加强。“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着重的东西都不同,跟不同学科的同学交流,能让自己发掘更多可能性及角度,这是十分有趣和有意思的。”
Raymond举例说,他修读理科,较重视逻辑思维,可能会忽略别人情绪或感性的需要。通过这工作坊,他认识到理性和感性需要兼顾;以及大家一起工作时,需要团体合作和分工。“例如,商科的同学比较擅长市场分析,如果未来我们一齐工作,便一定会好过我自己一个人去做。”
在香港大学念书的Sandhu Anmol Singh来自印度,他说:“虽然我不懂广东话,但我们可以用英语沟通。大家没有语言隔阂,每个参与者都很友善。”
香港浸会大学的奖学金得主周嘉琪(Kiki)对于认识到来自不同院校及学科的朋友,感到获益匪浅。 “大家虽然是同龄人,但擅长的领域真的很不一样。例如念医科的同学提出很有意思的建议,让我跟别人沟通时,可从不同角度去思考。”
通过工作坊了解别人的想法和价值观,开阔眼界,对各位领展大学生奖学金得主,不论未来是继续升学或投身社会,相信都是一次难得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