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展可持续未来馆7月推出全新主题“再生地球-解构循环经济”,展示科技发展如何推动循环经济,并介绍自然为本解决方案以应对生态危机,内容涵盖气候变化、海洋垃圾、废弃电器和电子装置、聪明包装以及永续时尚等多个范畴。
踏入位于乐富广场的未来馆,你会被一幅2.3米高、4.5米宽,以“美丽海洋”为主题的巨型布料墙所吸引 —— 这幅永续布料墙由职业训练局机构成员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学院(THEi高科院)及领展可持续未来馆协力打造,采用由回收聚酯纤维再造而成的再生涤棉,利用电动针织技术和再生纱线制作而成。除了静心观赏,享受蔚蓝海洋带来的身心松弛与平静外,布料墙背后,亦蕴含深意。
永续布料墙项目负责人之一、THEi高科院设计及建筑学系助理教授陈敏轩博士表示,“这次和未来馆携手制作的永续布料墙,由学生们自行构思设计,挑选环保物料及制作方式,并亲自与领展及布料制造商沟通协调。学生对于可以完成这个传递环保理念的大型作品,感到兴奋与自豪。”
布料墙的创作者、THEi高科院时装设计(荣誉)文学士课程时装设计分流的学生陈琸俐(Raeka),以及时装管理分流的学生蔡芷盈(Zoe)表示,项目花了约三个月时间,“最初设计出来的草稿需要多番调整。经过与领展沟通、资料蒐集和不停构思后,才有了现在大家见到的这幅作品。从颜色的选择、材料的使用及制作的技法,我们尽最大可能展现和实践环保、融入可持续发展元素。比如,选用再生的聚酯棉作为画作的纱线,同时运用比一般剪裁与缝纫更能减少浪费的针织技法呈现,因为针织只需要订制数量刚好的纱线。”
回忆过去百多个日与夜的心路历程,Raeka与Zoe展露笑容,“参与这个项目,有机会将自己的创作与设计实现出来,感到很荣幸。过程中,我们对可持续发展这一世界议题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此外,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学生,我们还切实体会到创作有需要慢工出细货,即使同一个图案亦要经过长时间修改细节、配色,才会得到最满意的作品。”
陈敏轩博士补充道,此次合作的另一意义,在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面向大众的优秀平台及宝贵的实践机会,“布料墙让她们展现自身的才能,表达对永续时尚的想法及创意。这些经验,相信能够为她们将来于可持续时尚领域或环保相关领域打下基础。”
1990年代起,“快时尚”(Fast Fashion)文化在全球兴起,香港亦深受影响。
你知道吗?香港每日有约400公吨的弃置纺织废弃物被送往堆填区,其中约一半为服装制品。根据绿色和平的调查,香港人均每年丢弃15.4公斤衣物,相当于102件T恤。
作为行业教育者的陈敏轩博士说,十分高兴见到领展可持续未来馆此次选用“循环经济”作为主题,加强相关理念在社区的推广与认知。她认为,当今时尚界亦正经历一次“循环”,期待行业变得更绿色、更环保,“多年前,我曾在快时尚公司任职, 对时尚产业为环境带来的重大影响有很深的认知与体会。无论是在前期的构思设计及制作生产过程,或是后期包装销售弃置过程,时装都会消耗很多资源及产生大量废弃物和污染物。然后,无论是从业者或是消费者,都不乐见这种对环境的破坏,一直持续。” 让人欣慰的是,陈敏轩博士留意到,伴随永续理念日渐深入民心,近年市民行为模式亦有所改变,比如减少购买聚酯纤维制品,改穿环保有机棉衣物;偏好色彩天然淡雅、避免过分染色的纺织制品,以致捐赠二手衣物,以及旧衣服二次创作等等,行业迎来新曙光,“永续、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了时尚产业在材料和供应链的改变,改良了生产和制造方式,亦促使创新和设计思维的变革。”
而即将走出校园、踏入时尚界的Raeka与Zoe则表示,“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要继续学习零浪费纸样技术,使用不同可再利用物料,设计及生产既美观又环保、耐穿又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衣服。”
永续发展从梦想变为现实,不同领域都需要变革的推动者。你与我,都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为绿色地球,出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