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展一直关心青少年培育。新一年度的“领展大学生奖学金评审日”于11月2日圆满举行;今年奖学金的申请人数超过1,700人,经初选后,约330名成绩优异、热心社会服务,而且是家庭三代中第一代入读本地大学的学生成功进入最后面试环节。面试当日,接近70位来自政府、立法会、公营机构、商界、社福机构、社企、媒体、香港社会服务联会及领展等不同领域及机构的评审,更有数位过往连续四届获得奖学金的得主,,与一众奖学金申请人进行近距离交流,通过破冰游戏及分组讨论,考验学生的即场反应、临场发挥,团队协作能力、逻辑思考及演讲技巧等。面试环节开始前,领展邀请到香港大学荣休教授黎青龙作为演讲嘉宾。《823频道》亦特意邀请黎教授,向大家分享培育年青一代及追寻梦想的见解。
评审日当天,黎教授穿上一套鲜红色的西装,配上粉红色恤衫、金色煲呔和皮鞋,成为全场焦点。甫踏上台,他打开简报文档,如同平日上课般,神情专注认真地向台下一众嘉宾及大学生分享六个“完美学生的标准”(6 personal criteria for a perfect student)。
在学业方面,黎教授认为,没有知识是无用,因此他鼓励台下学生要广泛涉猎知识;同时亦要愿意花时间学习,直至自己完全了解一门学科。黎教授希望,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创意及幽默感,并为自己定下严格的要求。
黎教授早于16岁入读香港大学医学院,21岁以全级首名毕业,随后回到母校从事教育及医学研究工作。有“神童”之称的他,读书时期是否一直获颁奖学金呢?
“我读书时期是没有奖学金的,反而是我取得Distinction(优等)的成绩,获颁gold medal(金牌)。奖牌不但肯定了我当时的努力及成就,还可以保存一生;现在拿出来回看,也觉得十分具纪念价值。”黎教授说。
黎教授在香港大学医学院作育英才五十余年,门生满香江。黎教授见尽半个世纪大学教育的变迁,他认为至今不变的是学生依旧对课堂十分热情及投入,不过随着科技进步,他认为大学生在学业上亦会遇到一定的挑战:“现在改成网上授课,甚至转为播放之前录制的视频在课堂上播放,少了师生面对面的交流,我亦会担心学生能否专注课堂,跟上学习的进度。”
被问到如何克服这些挑战时,黎教授秉持着对喜欢事物的坚持、执着态度,娓娓道来个人经历:“当时中学阶段,入读港大医学院是我的目标,16岁的我也曾担心过自己的成绩不足以入读心仪的学科,但我知道立下目标要坚持,倘若失败就再重读多一年;如同在做研究时遇上难题,我也会保持耐性,一直尝试,直至成功为止。”
假如回到2024年的今日,黎教授重返16岁,面对可以入读大学的机会,又会作出一样的选择,走一样“求学、研究、教学”的路呢?“当然会啊!”黎教授不假思索地回答。他对科研与教学的热情,大概也是感染学生无论在兴趣或是医学路上都孜孜不倦奋发向上的动力。
现时社会重视青少年多元发展,黎教授亦深有同感:“学生应留意新事物,每日了解世界正发生什么事,正如我也每天看Research paper(研究论文),他们不能只吸收自己熟悉范畴的知识。”黎教授亦勉励学生要培养个人兴趣,平衡生活 :“我也喜欢音乐和看书 !”
提起兴趣,不得不提的是黎教授的另一身份——手机游戏《Pokémon GO!》达人。究竟Pokémon GO有什么地方吸引黎教授呢?黎教授只道这游戏十分吸引;问及玩游戏是否能够放松心情,他笑说:“才不是放松,我玩的时候很紧张的!”。除了《Pokémon GO!》外,黎教授亦分享自己喜欢玩Word game (填字游戏):“‘玩’在人生中不可或缺,是生活中的调剂品。”
听完黎教授的分享,在场的学生又有什么感悟呢?“可能我也是医科生,黎教授的说话令我深有同感。”就读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一年级学生陈宁朗同学说。陈同学表示,医科生的课业繁重,若不懂享受探求知识的乐趣和满足,最终只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每种知识都有存在的必要;学习,不单是一种乐趣,更可学以致用, 贡献社会。”陈同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