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天氣,被視為國際通用與陌生人破冰的交際方式。你可留意到,近年伴隨全球平均氣溫不斷攀升,極端天氣日趨常態化,「暴雨」、「颶風」、「熱浪」、「嚴寒」等關鍵詞,越來越頻繁出現在我們的對話中。
香港作為全球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最高的東亞地區之一,我們的日常生活,亦無可避免受氣候變化影響。新年伊始,氣象學家、香港天文台前助理台長梁榮武近日到樂富廣場參觀領展可持續未來館時接受《823頻道》訪問,分享如何從日常點滴做起,以輕鬆可行的節能減廢行動,為緩解氣候危機出力。
香港天文台表示,2024 年全年平均氣溫達攝氏 24.8 度,成為自1884年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亦較1991至2020年的正常值高1.3度。過去數年,關於如何以較環保的生活方式對抗酷暑引起不少社會討論,甚至有專家建議並親身實踐,拒絕使用冷氣。對此,人稱「武哥」的梁榮武有不同見解,「在我看來,不同的人可以採取不同的節能舉措,而不是一刀切。對於大多數人,夏天把冷氣的溫度設定在26度,已經可以在確保體感舒適的情況下,實現一定程度的慳電;如果當氣溫真的很高,還可以嘗試加開風扇,讓冷氣流動。」
武哥又說,香港有逾200人在2023年因酷熱致死,數字絕對不容忽視。「我想特別提醒一些族群,比如長者、嬰兒等,在夏天一定要特別留意身體狀況,小心中暑引致的健康危機。對他們來說,單純因為環保而不開冷氣,未必可取。」
香港沿海而立,在這裏生活的人們向海而生,看似源源不絕的水資源,成為我們忽視要珍惜用水的其中一個原因。
水務署的數據顯示,香港人每人每日平均耗用約150公升淡水,當中沐浴和洗衣分別佔約四成和一成用水量,人均用水量高於大多數世界大城市。「以我親身經歷為例,我曾經在游泳池的公眾浴室見過有人用30分鐘洗澡,這樣做太浪費水了,非常不可取。」武哥表示,「如果要給出一個建議標準,我認為像我這樣的男士,使用花灑的時間應該控制在五分鐘內,女士可以增加一至兩分鐘,肯定足夠了。」
現在正處冬日,熱水澡暖身又暖心,「話雖如此,但也不能因為舒服而拖長時間。另外,水溫也要有所控制,這與合理使用煤氣或電力相關。」武哥說,「沐浴這樣的小事,其實也有不少學問和講究,做多一步、考慮多一點,就可以節能。」
去年,武哥曾化身「零碳『武』士」,以「全城零碳行動」大使的身份出席講座,分享如何為下一代塑造低碳的衣食住行習慣,「現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和我那個年代的確有很大的不同。現在走在大街上,時常會看到手拿一次性咖啡杯的青年行色匆匆;打開社交媒體,亦有不少人手握各式各樣的咖啡杯打卡,在他們看來,這是一種時尚。然而,從我的角度出發,就變成了一種不環保的行為,一點都不時尚。」武哥建議道,「這些追求時尚的朋友們,不如嘗試自攜咖啡杯啦!其實,現在很多杯子都很漂亮,不同的顏色、設計、風格,又可彰顯個性,既時尚又環保,何樂而不為呢?」
對於近年興起的外賣潮,武哥亦不大認同,「就算用環保餐具都好,外賣始終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費。」他鼓勵大家選擇自攜餐具買外賣,或者直接在餐廳用餐。
今年初,武哥應邀參觀領展可持續未來館。他說,當前有關循環經濟的主題展覽非常有趣,「內容很有新鮮感,又有影片和趣味互動遊戲配合,十分適合一家大小。」
梁榮武表示,計劃帶同孫兒、孫女再來參觀未來館,「我亦在香港電台的《老細一齊嚟》節目中推薦聽眾,趁農曆新年假期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