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不見,但看得到,也感受到。」聽障藝術家如何描繪視障人士與其夥伴導盲犬?香港導盲犬協會(HKGDA)和藝全人(ADAM)較早前在樂富廣場合辦畫展及攝影展,邀請展能藝術家以導盲犬與其使用者的生活作為題材創作。《823頻道》帶大家走近兩位聽障藝術家李業福和黄淑貞,細聽他們的故事。
已經有14年攝影經驗的「資深攝影師」李業福(Jack),本身是一位聽障人士,今次拍攝導盲犬,對他來說是一次新嘗試。他指出,觀察視障人士和導盲犬的日常互動可帶給他創作靈感,「捕捉導盲犬吃飽了的樣子,帶著『主人』行走時的樣子,這些能展現出導盲犬情緒和感覺的瞬間,十分有趣。」Jack笑言,在拍攝過程中觀察到導盲犬平時看似很安靜並有規有矩,但一旦進入「工作狀態」,牠們可以帶領視障夥伴走得跟普通人一樣快,所以有些時候要跑著、追著他們拍攝。
經過這次拍攝體驗,Jack了解到許多導盲犬不為人知的一面。他希望通過其作品將視障人士和導盲犬各種各樣的生活姿態展現給大眾,讓大家更明白他們的需要,在街上能夠辨識他們,從而加强市民對視障人士與導盲犬的理解與幫助。
Jack坦言,最令他有滿足感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把平時不容易發現的東西和表情捕捉下來,「攝影能夠讓我捕捉開心的情緒,十分正能量,把開心分享給身邊的人,感染他們。」
同樣是聽障人士的黄淑貞(Sandra),向我們介紹了她參與展出的兩幅畫作,分別有「一動」和「一靜」。導盲犬被賦予任務,以小心翼翼的步伐引領視障夥伴穿梭於繁忙的人群當中,Sandra以地鐵站為背景,刻畫導盲犬與使用者「動」的一面。在另一場景,靠著使用者腳邊在花園散步的導盲犬,此時擔當陪伴的角色,畫中展現平靜的氣息,同時增添一份溫暖,這是他們「靜」的日常。「導盲犬不但是『主人』的守護天使,亦可作為朋友陪伴在身邊,我的畫作想表達這樣一種關係。」
Sandra從小便喜歡畫畫,她強調,聽障不會妨礙其創作。「我的聽障並沒有在繪畫上為我帶來不便,反而讓我更加專注。由於聽不見,我的觀察力變得更加敏銳;因為聽不見,所以更加想通過畫畫表達内心所感覺到的東西。」
曾從事設計工作的Sandra現時為藝術工作者,最近擔任藝術工作坊導師,很開心能夠鼓勵參加者放膽嘗試創作。「即使你對畫畫一無所知,還是有方法幫他們創作出美麗的作品。我會鼓勵學生多作嘗試,放膽去做和享受過程,這是最重要的。」
領展自2013年起開放旗下所有物業予導盲幼犬進行訓練,由2014年至今連續八年支持香港導盲犬協會發展導盲犬服務,包括本地繁殖計劃、導盲犬訓練、公眾教育等,提升大眾對導盲犬服務的認知,期望能為視障人士的福祉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