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陽光燦爛的上午,一間小學校園裡,一場獎學金面試如火如荼進行。領展大學生獎學金是領展青少年培育的重點項目,新一年度的奬學金評審恢復以線下形式進行,同學們紛紛表示珍惜與評審面對面交流的機會,感覺親切、獲益良多。
面試日當天,超過70位來自政府、公營機構、商界、社福機構、社企及媒體等多個界別的評審,分成19個小組,與340名入圍的獎學金申請人近距離交流,透過破冰遊戲、自我介紹及分組討論,考驗學生的即場反應、臨場發揮,團隊協作能力、邏輯思考及演講技巧等。
首次為領展大學生獎學金擔任評審的香港總商會總裁楊偉添讚賞參與面試的學生表現不俗,「整體印象非常好,超乎我的預期。同學們的觀點很不錯,不少人以為香港的大學生不太關心社會,實際是相反。今天我看到他們很熱誠、有思想、看法和邏輯。」
參與面試的學生中,不少曾獲得過領展大學生獎學金。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的李穎彤今年已是第三次申請,希望繼續靠實力得到評審青睞,「過去兩屆在線上面試,今次和評審近距離交流,我有些緊張。」她給自己打80分,「我覺得和同組同學的合作等方面做得不錯,但與評審的眼神交流就稍顯不足,未來要在這方面改進。」
在香港大學攻讀醫科的蘇政熹滿意當日表現,「我相信,每一個機會都要珍惜,而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他欣賞領展大學生獎學金除了要求申請人品學兼優外,亦需要熱心公益及積極投身社會服務,「過去我曾使用領展大學生獎學金的部分款項,為一家社福機構舉辦展覽,未來希望繼續這樣做。」
當日評審之一的非牟利組織和平世代創辦人馬嘉明擁有豐富社會服務經驗,她表示, 透過曾獲得領展獎學金的學生們自我介紹,發現領展大學生獎學金的用途具自主性,「學生可按照個人需要或興趣,用於支援學費、進修及實現自我計劃等。這樣做,能鼓勵他們走得更遠。」
今年的領展大學生獎學金亦吸引不少新面孔參與競逐,在香港城市大學主修會計學的歐陽世泓表示,「我認為面試是要有技巧的。每一位入圍的同學都很優秀,我認為自己的優勝之處是能總結同組其他人的意見,向評審提出系統性建議。」
在商界擁有豐富經驗的楊偉添表示,他在擔任評審時,會着重從商業社會的營運模式和業務的角度出發,判斷學生的建議是否可行及是否可持續,「例如就如何推廣旅遊和消費這一考題,我會從更廣闊的層面去看能否帶動香港的經濟增長。」
總結當日學生們的整體表現,馬嘉明說,大家都能清晰闡述自己的抱負,深入討論社會議題。她亦寄語這些年輕人,「希望同學除了表達自己,更多聆聽,而他們可通過這次經歷,認識到有共同熱誠的朋友,齊齊思索我們世界需要甚麼,齊齊行動。」
今年申請領展大學生奬學金的學生人數達1,700多名,經審核後,340名學生入圍當天的面試。最終將有220位學生可獲頒發每人二萬元的獎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