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疫情為香港市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限制,但卻無阻我們對未來的盼望,「疫」流而上。《823頻道》帶大家走近三位背景不同、但同樣對未來揣懷希望的香港人,細聽他們如何在疫情中成長。
育有一女的單親媽媽曾礎瑩是惜食堂外展隊成員,因為疫情失去了穩定的收入,曾為物資短缺而苦惱,因此比一般人更理解得不到援助的無助感。在惜食堂的一次派送飯餐活動中,礎瑩了解到社會上有很多獨居長者需要關懷和支援,認為這種工作很有意義,於是下定決心申請加入外展隊,成為惜食堂的「外展天使」,把營養熱飯餐送到長者家中。
礎瑩在一次探訪中,遇過一位伯伯聲稱自己身體並無大礙,但實際上非但沒有好好用膳,竟然還發著高燒。原來伯伯因為害怕長期住院,無法回家,所以從來沒有主動尋求協助。礎瑩見狀隨即為他準備了麵包和水,讓他補充營養,最後還召喚救護車把伯伯及時送院。回想起這一幕,礎瑩有點感慨,「我很慶幸自己能在這些長者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在他們身旁,安慰和扶持他們。」
礎瑩和一眾「外展天使」的努力,讓社會上有需要的家庭得以在最艱難的時候,得到及時的溫飽。從事這份工作也讓礎瑩在經濟和食物來源上得到一定的保障。礎瑩形容,惜食堂就如同她的「天使」一樣,也在她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向她伸出了援手。
礎瑩的願望是希望疫情能快點結束,市民不需要為三餐躊躇,「老友記」們健健康康,在未來可繼續和他們見面。
陳灝霖(Derek)是樂富廣場的物業管理職員。日常工作中,經常接觸到訪客或商戶等各式各樣人士。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他需要巡視商場和街市的環境,以掌握防疫措施的最新狀況。Derek形容,這段期間,同事們單是接電話已經忙得不可開交。
疫情難免會對市民的情緒產生負面影響,不過Derek始終堅持著一個信念,就是當下的社會氣氛越差,他越要保持一個正面的心態,在自己的崗位發放正能量,與他服務的人群一起共同面對疫情。Derek會聆聽不同訪客和商戶的意見和「苦水」,甚至主動接觸他們,了解他們的難處和需要。例如在買自己的午餐時,Derek會趁機會和店主多閒聊幾句。如果有商戶不幸染疫,Derek也會以朋友身份,提醒他們多喝水,希望他們知道有人關心。
經過疫情的磨練,Derek覺得自己變得更樂觀,更富同理心。
Derek希望,疫情快點過去,百業興旺,大家可以放鬆一下。
今年7歲的中意混血兒Giuseppe平日活潑好動,不過疫情時卻願意放棄外出,全因想快點與所念之人早日重逢。
較早前因為疫情的緣故,Giuseppe只能透過視像上課,無法與朋友在現實中碰面。雖然嘴裡說不喜歡學習,不過Giuseppe在課餘時間喜歡學習藝術創作,例如從電視節目中學習製作色彩繽紛的磁石。在家防疫,他除了經常洗手,更會主動幫媽媽做家務,不知不覺間變得成熟了。Giuseppe 承認,或許因為待在家中久了,不時會和妹妹發生爭執,又因為成績未如理想,常惹媽媽生氣。如果要給自己在家中的表現評分,以十分為滿分,他只會給自己兩分,不過如果學習成績有進步的話,會給自己更高分。
雖然想和朋友一起玩耍,但Giuseppe最終還是選擇乖乖留在家中。他說不懼怕病毒,但會擔心朋友們的健康。「我不想他們染病,因為如果他們病了,會很辛苦。」
假如疫情結束,Giuseppe最想與身在外國的nonno(爺爺)和nonna(嫲嫲)重逢。「我想快點見到nonno 和nonna。以前他們經常會帶我到處玩,但現在無法坐飛機,已經三年沒有見過他們了。我想和他們說,『I love you, and I miss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