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輕觸獎學金通知書光潔的銅版紙,轉瞬便落在辦公桌那張略帶磨砂感的項目進度表上——這個細微的觸覺轉換,恰如龐卓瑤(Ellison)從校園邁向職場的無聲宣言。這位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的兩屆「領展大學生獎學金」得主,今年換上實習生的身份踏進企業大門,一場從受惠者到貢獻者的蛻變旅程,正隨着指尖這細微的質感轉換悄然展開。
當初申請獎學金時,Ellison已被領展對學生的重視所觸動:「評核標準強調社會服務和貢獻,明顯想培育具領導力、關心社群的未來棟樑。」 這種理念與她的價值觀不謀而合,也促使她積極參與相關活動。 其中,她擔任「領展同學會委員會」組長,去年她僅是設計組成員,今年卻要統籌活動、協調溝通:「角色轉變令我跳出舒適圈,學習如何與其他人高效對話。」
今年夏季成為領展實習生後,這份印象更深刻烙印於心。她所屬部門專責企業社會責任,每日接觸大量與非政府組織(NGO)合作的項目,親身參與社會貢獻的鏈條。
從「受惠者」轉為「貢獻者」,Ellison視此為一場莊重的儀式:「過去兩年受惠於獎學金,現在是用所學回報公司的時候。」然而角色切換伴隨挑戰,她坦言最需適應的是職場節奏:「大學生活是上課、交功課的循環;職場卻要理解公司運作、跨部門協作——這些是課本外的必修課。」
實習期間,Ellison主力參與領展「愛・匯聚計劃」,協助整理NGO提案。那些為弱勢群體奔走的計劃書,常令她心頭震顫:「原來有這麼多人對社會懷抱熱忱。」為了評估不同提案,她深入調查NGO背景,這段「資料挖掘之旅」意外讓她拓寬視野:「過去對NGO認知模糊,如今才真正理解它們如何織起社會安全網。」
過往,Ellison僅透過獎學金認識領展的社會責任,實習後才真正窺見這家企業的多元面貌:「和同事深入交流後才發現,公司除了核心的資產管理業務,還有投資、數碼轉型等豐富面向等着探索。」尤其當她發現領展默默推動的各項可持續發展措施時,更深刻體會到企業價值觀的立體維度。
初入領展總部,Ellison被充滿活力的企業文化所震撼:「桌球枱、足球機、復古街機——沒想到公司如此重視員工的身心平衡。」這種顛覆傳統的職場環境,配合團隊成員間自然流露的關懷氛圍,讓她真切理解到公司的企業理念,原來是從內部開始實踐。
這段經歷為Ellison的人生規劃添上新色彩。原本攻讀心理學的她,已準備踏上漫長的進修之路,職場體驗卻讓她看見新可能:「曾抗拒進入企業,如今發現工作也可以是熱情所在。或許不必執着『讀書十幾年』的單一路徑,視野突然開闊了。」
從獲頒獎學金到成為實習生,Ellison不僅善用每個成長契機,更積極將所學貢獻社會,展現出她獨特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