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這個高樓林立的都市,蝴蝶園如一抹綠意,為城市注入生機。由環保協進會鳳園蝴蝶保育區主辦、領展「愛.匯聚計劃」贊助的「蝴蝶園裝置藝術設計比賽2025」,於頌安商場、彩明商場及啟田商場的蝴蝶園掀起一陣熱潮。這場比賽不僅為蝴蝶園增添藝術氣息,更以創意連結社區,喚起居民對生態保育的關注。
比賽以上述三個領展商場的蝴蝶園為基礎,邀請市民為蝴蝶園設計藝術裝置,同時融入可持續發展元素,讓蝴蝶園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象徵。環保協進會創立人及行政總監邱榮光博士表示:「今次比賽的目的是創造一個開心的環境,讓社區居民用創意、環保概念和設計,共同想像屬於大家的蝴蝶園,增強對地區的歸屬感與幸福感。」
比賽情況熱烈,吸引不同背景的市民參與。邱榮光提到:「有小朋友手繪圖案,也有專業設計師提交作品,參與層面非常廣泛,充份體現全民參與的熱情。」評審標準包括創意、可行性、耐久性、環保元素及與蝴蝶生態主題的契合度,同時注重設計的外觀是否「舒適、令人感到開心。」
邱榮光強調:「無論是專業設計還是簡單的心思,我們都用心審視每份作品的理念,力求平衡不同面向的表現。」
《823頻道》訪問了部分得獎者。其中,亞軍得主黃智勤是一位建築師,其作品「琉璃‧蝶」透過巧妙的設計與材質運用,展現了蝴蝶的優雅姿態。他直言,當初報名參賽是被這次比賽的公共藝術與環保主題所吸引,「我平時做設計,特別喜歡與公眾空間和大自然相關的項目。比賽提到環保元素融入設計,這對我很有吸引力。」
黃智勤的作品是以回收玻璃瓶與不鏽鋼打造,模擬蝴蝶降落於花園的瞬間。不鏽鋼的鏡面反射環境,襯托玻璃碎片的輕盈,呈現蝴蝶的優雅姿態。他解釋:「我想讓蝴蝶靜止地呈現降落狀態,融入公眾參與和環保元素,創造視覺與自然的互動。」
黃智勤坦言,本來對蝴蝶園了解不多,但通過比賽有了更多認識。「我看了領展的資料和照片,才知道蝴蝶園的資訊,這對我也是一個學習過程。」
另一位得獎者陳芸芝的作品獲得季軍,其主題是以孩童的視角出發,創作出充滿童趣的裝置藝術。她提到,去年曾與兩個女兒一起參加蝴蝶園舉辦的攝影比賽。今年她看見有關蝴蝶園的設計比賽時,本來並沒有打算參加,但有一天,她看到女兒把不同顏色的水瓶蓋鋪散在桌子上,交錯的色彩畫面啟發了她的靈感,於是決定以此為創作主題,參加這次比賽。
陳芸芝的作品以回收的膠樽蓋,砌成一個小朋友大小的蝴蝶圖案,背景選用黃色、白色和綠色,象徵陽光、純潔與生機。她解釋:「我本來就很喜歡色彩繽紛的蝴蝶,因此創作了相關主題,希望透過回收物料傳達環保訊息。」談到對蝴蝶園的感受,她稱:「看到小朋友在蝴蝶園玩耍、跑來跑去,很開心,我想將這種感覺放進作品,我也覺得這個地方很有意義。」
陳芸芝亦提到,藝術裝置在提升環保意識和參與度上作用顯著,「即使是看似無用的廢棄物,如一個不起眼的膠樽蓋,經過巧思構想和精心設計,也能搖身一變,成為小朋友手中獨一無二的玩具,這樣的體驗啟發我們反思。」
「蝴蝶園裝置藝術設計比賽2025」以創意點亮了居民對生態與社區的熱情,無論是得獎作品還是其他參賽者的創意結晶,都體現了蝴蝶園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縮影。在這片綠洲中,蝴蝶翩翩起舞,居民的心靈得到滋養,社區的凝聚力亦悄然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