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阿甘正傳》有一句經典名言:「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也不會知道你將嚐到甚麼口味。」誠言,長者歷盡人生幾許風浪,嚐盡甜、酸、苦、辣。現時步入人生下半場,回望大半生,除了在找尋生命足跡時,梳理自己一生之外,亦充滿了無限可能。首屆「香港金齡藝術節」中表演的劇目正印證了此番道理。
由領展「愛.匯聚計劃」贊助、Arts’ Options主辦的首屆「香港金齡藝術節」(下稱藝術節),日前於10月6日在石硤尾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圓滿閉幕。藝術節以「游於藝」為題,逾百位55至86歲的金齡專業表演者及藝術家為市民呈獻逾30場戲劇、音樂、影像、舞蹈、展覽等節目。是次藝術節更雲集來自英國及新加坡的資深金齡藝術工作者,促進三地文化交流。《823頻道》特意訪問了《人生絮語》的導演Alan Lyddiard,以及表演音樂劇場《星星不息Sing Ladies》的新加坡女演員孫于惠,與大家分享是次來港參與藝術節以及交流的難忘經歷。
來自英國的Alan,自2014年起已擔任英國金齡藝術劇團The Performance Ensemble的藝術總監。提到是次編排《人生絮語》,他形容,故事是為眾多金齡演員「度身訂造」,了解他們的親身經歷後才編撰台詞:「長者在退休後,一旦到了某個年紀,會變得感覺自己被遺忘、很渺小,變得孤獨,所以我希望通過《人生絮語》,讓他們有機會訴說生活中一個個平凡的經歷。那些經歷看似微不足道,卻對他們十分有意義。」
一眾金齡演員靈巧地穿梭於一張張木椅間,揮舞手腳,時而彎腰,配合現場輕快的結他、口琴音樂,充分展現生命的活力。音樂停下,一位位演員讀出不同的日期,娓娓道來他們的個人故事:有人被強制退休、有人離婚;有的人飼養多年的小狗去世後,自此不再養寵物;有人為沒有幫助快餐店吃「二手飯」的人而感到內疚…….「不少人會覺得長者沒有創造力,沒有故事可講,我希望藉這個機會,讓更多人知道長者擁有豐富的精神面貌,也可為社區作出貢獻,觀眾對長者有更多同理心。」Alan說。
Alan來自英國,是次與香港一眾金齡演員合作,會擦出甚麼火花呢?「排練過程中有很多難忘的時刻。溝通上,雖然不是每位演員都懂得說英語,但通過肢體語言上的接觸、交流,我們相互理解,成為了好友。」
Alan透露,《人生絮語》與其他劇目最大分別,是內容與金齡演員的個人經歷息息相關,因此排練時亦要多花工夫,提醒他們不要「演戲」:「每位金齡演員過去接受逾500小時的戲劇訓練,他們一踏上舞台便會進入演員的角色,但今次我特意提醒他們從演員中抽離出來,做自己,分享自己。」
見證香港金齡藝術發展里程碑的Alan,更令他難忘的是今次成為代表,為英國及香港的金齡藝術進行文化交流:「我與香港團體的合作淵源已超過20年,一直見證着金齡藝術在香港的發展。有賴領展的贊助,以及通過社交媒體,金齡藝術走入社區,接觸層面更廣泛,相信這種運作模式,能為我現時在英國所做的工作帶來更多靈感。」
同樣有份參與藝術節的新加坡女演員孫于惠(Catherine),則為大眾帶來音樂劇場《星星不息Sing Ladies》:「故事藉着三個來自新加坡擁有不同背景、不同經歷的金齡女士相遇,鼓勵長者跨越年齡界限,勇敢追夢,活到老,學到老。」作為新加坡首個雙語樂齡人士戲劇團體The Glowers Drama Group的創辦人,Catherine並非首次參與金齡藝術節,她曾帶隊參與新加坡國家藝術理事會(National Arts Council)主辦的「藝悅樂齡」(Silver Arts Festival),與一群長者到日本及馬來西亞演出。
欣賞完藝術節另一齣劇目《飛越老人院》的Catherine,被當中歡欣的歌舞表演所吸引,更揚言希望自己的劇團能與Arts’ Options合作,共同表演舞台劇。「在新加坡,我們叫『樂齡』,『樂』是享受的意思,即是長者到了快樂的年齡,有長者惬意度過晚年生活的期待。我希望兩地演員有機會交流、切磋演技,享受舞台之餘,讓社區、乃至不同地區都能看見長者的另一面。」Catherine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