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段旅程,每個人走過的路不同,對旅程起點、終點的理解亦不同。
由領展「愛.匯聚計劃」贊助、香港表達藝術治療服務中心推動的《藝術生命軌跡》表達藝術治療多元種族活齡社區計劃(下稱《藝術生命軌跡》社區計劃),在香港聖公會多元文化外展服務隊、元朗大會堂陳應祥紀念老人中心等機構的協助下,幫助以香港為家的華裔及非華裔長者打破語言限制和文化差異,以視覺藝術、音樂、舞動等媒介溝通互動、傳遞情感,以及探討生死觀。
香港表達藝術治療服務中心創辦人、註冊藝術(表達藝術)治療師李慧莊(Janet)是《藝術生命軌跡》社區計劃的重要幕後推手之一。她形容,與中心其他項目相比,《藝術生命軌跡》社區計劃面對「雙重挑戰」,推行至今她感觸良多,「我們面對的第一個挑戰與非華裔長者有關。他們在社區並不活躍,亦很少有人或機構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以及情感訴求。想要為非華裔長者提供服務,我們需要與不同的協作機構合作,請他們牽線搭橋。此外,為了更好地幫助非華裔長者,讓他們在感覺被保護和支援的情況下敞開心扉,每次進行小組活動或工作坊,我們需要翻譯從旁配合。」
計劃面對的另一個挑戰,則是無論非華裔或華裔長者,都普遍存在的死亡忌諱,「我們探討的主題是生死教育。在六節小組課程中,首先要做的,是幫助長者加強自身精神健康的覺察,以藝術為媒介,為他們提供對生命意義感受及表達的機會,從而潛移默化地改變他們對死亡的理解、減低焦慮。」Janet說,因為涉及敏感話題,過程中要取得長者信任並非易事,「無論面對華裔或非華裔長者,我們一直採取非批判的態度,嘗試去理解他們宗教、文化、個人經歷,一步一步、慢慢地建立信任。」
8月,《藝術生命軌跡》社區計劃於領展旗下海富商場及樂富廣場先後舉辦生命旅程展覽,展示計劃推行至今、由參與長者所創作的藝術作品。
年近八旬的尼泊爾裔長者Kumari Gurung特地在樂富廣場舉辦展覽期間,帶好友Chandri一齊來參觀,她亦是計劃的第一批非華裔參與者,「我在香港生活約30年,過往多以家庭為中心。雖然會說一點點廣東話,但與社區的互動也僅限於和街坊鄰居打招呼、互相問候。我有一個孫子,現在15、16歲了,白天他去上課後,生活變得有些單調,我就想作出一些改變,找些事情充實生活。」
本以為Kumari婆婆思想或較為傳統,對生死話題會有避忌,但交流後發現她對生死的態度十分豁達,認為皆是自然輪迴。說到參與計劃的最大收穫,這位尼泊爾婆婆說,「結交了不少新朋友,包括我們的導師Janet。當得知她去年新婚後,我便以此為主題,創作了一個作品送給她,祝福她早生貴子。」她又說,自己所處的尼泊爾社區是「熟人社區」,未來希望帶動更多年紀相近的朋友一起參與計劃。
計劃的另一參與者、73歲何淑英(英姐),坦言經歷生死、分離、病痛等,個中滋味在日常生活中找不到傾訴對象,於是抱着試一試的心態前來,「以前,我有一些事情、一些情緒放不下,卻又不知道怎樣開口,有種難以啟齒的感覺。這個計劃讓我們透過藝術作品表達自己,過程中我發現原來我和其他長者的經歷雖然不一樣,但即使不開口說話也能彼此感同身受,從中找到共鳴。我發現,現在的自己變得開心了,很多的執念在透過藝術創作表達出來後,慢慢放下,整個人也豁達了。」
英姐又說,自己的另一個轉變,是對非華裔族群的認知,「透過一起參與工作坊,我對他們的文化、喜好有不少了解。其實,我所處的社區也有不少非華裔長者居住,以前看到他們,我往往迴避眼神交流。現在就算語言不通,我也會在面對面擦身而過的時候,主動和他們打招呼、或者點頭微笑。」
65歲的戴春煌(ET),在計劃參與者中屬於「年輕人」。在得知舉辦展覽的消息後,他主動提出擔任義工導賞員,每天工作數小時,「我會特別留意參觀者,當我發現他們對展品有興趣,或是有疑問時,我就會主動解釋計劃詳請,以及作品想要傳達的信息。」他又說,曾經試過在現場遇到有情緒困擾的長者,「從他們的眼神和表情中,我感受到,他們想要認識我們的計劃,甚至嚮往參與其中。我在了解到對方的訴求後,隨即轉介給中心的工作人員跟進,這或許是此次展覽的另一個意義。」
展覽現場亦有展示ET過去數個月來的藝術創作,他說,自己的所有作品均圍繞「愛」這一永恆的主題展開,「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我的這些作品,其實都是送給我太太的。雖然她現在人不在香港,無法前來參觀,但我一早拍了照片發給她看!」ET又說,妻子並非健談之人,但看到照片後,簡單的兩個字回應「謝謝」,已是勝過千言萬語。
《藝術生命軌跡》社區計劃首批參與者已順利完成六節生死教育小組課程及兩節生命交流工作坊,展示表達藝術治療成果的生命旅程展覽亦告一段落。
Janet透露,成員們對於生命的探索,並不會就此畫上休止符,「計劃推行過程中,我感受到參與者思想上的轉變,亦感受到他們希望幫助他人的熱情。明年,我們計劃邀請完成計劃的部分組員擔任生命探索大使,從受助者轉變為先鋒者,以自身經歷帶動身邊的人,繼續在社區傳遞愛與關懷,同時與更多長者一起,探尋生命的意義!」
如欲了解更多《藝術生命軌跡》表達藝術治療多元種族活齡社區計劃2023-2024年度的服務成效,請參閱成效評估簡要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