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站使用Cookies 以提供更佳的網上體驗。閣下繼續瀏覽本網站即代表接受我們使用Cookies。請參閲我們的私隱政策聲明了解更多。

繼續
業務概覽 投資者關係 可持續發展
繁
EN 繁 简
搜尋
聯繫我們 相關網站
首頁
  • 關於領展
    • 抱負和宗旨
    • 董事及管理團隊
      • 董事
      • 管理團隊​
    • 發展里程碑
  • 業務概覽
    • 資產管理
    • 物業組合管理
    • 物業組合
  • 投資者關係
    • 財務報告與業績簡報
      • 財務報告
      • 業績簡報
    • 監管披露
      • 公告
      • 通函
      • 相關投資​
      • 權益披露​
    • 基金單位持有人資訊​
      • 股份資訊
      • 分派​
      • 成員指數​
      • 信貸評級
      • 投資者關係活動​
      • 投資者日誌​
      • 分析員一覽​
      • 五年表現概要
      • 週年大會​
      • 供股計劃
    • 投資者常問問題
  • 管治
    • 企業管治
    • 風險管理
    • 基金單位持有人通訊
  • 可持續發展
    • 可持續發展策略和目標
    • 可持續發展管治
      • 可持續發展管治架構
      • 重要性及風險評估
      • 持份者參與
      • 可持續發展政策
      • 可持續金融
      • 責任投資
    • 環境
      • 淨零碳排放
      • 氣候變化之抵禦及適應
      • 綠色建築
      • 資源管理
        • 能源效益
        • 廢物管理
        • 用水管理
        • 生物多樣性
    • 社會
      • 人才管理
      • 商戶聯繫
      • 供應鏈
      • 社區
      • 職業健康、安全和福祉
      • 多元化與包容
      • 創新科技
    • 績效和報告
      • 獎項及肯定
      • 簽署機構及倡議
  • 社區參與
    • 領展「愛.匯聚計劃」
      • 社區項目
      • 領展大學生獎學金
    • 創建社區聚腳點
      • 社區營造
      • 社區活動
        • 街坊車神挑戰賽
        • NFT集氣天燈節
    • 823 頻道
  • 新聞中心​
    • 新聞發布​
    • 領航視野
    • 多媒體資料庫
  • 人才招聘
    • 所有職位空缺
    • 資深管理培訓生/管理培訓生計劃
    • 暑期實習生培訓計劃
  • 相關網站
    • 香港顧客網站
    • 內地顧客網站
    • 鮮活街市蛻變
    • 香港房託基金協會
返回

熱門

財務報告 分派​ 可持續發展 愛.匯聚計劃
首頁 社區參與 823 頻道 雨傘膠袋 我們分手吧
全部 好生活 新發現 人物誌 好去處 這一刻
分享
03-facebook 02-twitter 09-link

分手總要在雨天?沒錯,但要分手的不是你的情人,而是在雨季老是常出現的雨傘膠袋。

每逢雨天,香港的商場和街上的垃圾桶總會出現「雨傘膠袋山」。這些琳瑯滿目、堆積如山的塑膠令人看得心酸。根據環保組織綠領行動的一項調查顯示,單是一個雨季,香港便消耗及丟棄超過1,400萬個雨傘膠袋[1],涉及全港九成物業,情況令人關注。

短命雨傘膠袋氾濫成災污染環境

這些一次性的雨傘膠袋通常難以回收,它們最終的命運不外乎被棄置於堆填區或丟棄在環境中。由於雨傘膠袋的重量輕,很容易被風吹起,有機會被冲到河流或海洋中,變成污染環境的「兇手」。你可能只使用雨傘膠袋30分鐘,地球卻要450年才能把它分解[2]。我們真的要繼續這樣嗎?

不少環保團體指出,香港塑膠污染問題嚴重,每日棄置於堆填區的塑膠超過2,300公噸,相當於約155 輛雙層巴士的重量[3]。綠領行動總幹事何漢威接受《823頻道》訪問時表示:「香港目前使用中的三個堆填區(將軍澳、打鼓嶺及屯門)其實早就爆滿,現時是靠犧牲郊野公園和珍貴土地來擴大堆填區範圍,停止使用一次性的雨傘膠袋刻不容緩。」

停派雨傘膠袋 領展帶頭為環保出力

為減低即棄塑膠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領展自今年 2月1日起開展「拜拜遮袋」環保行動,率先在本港旗下全線物業包括75個商場停止派發雨傘膠袋,從源頭減廢。

作為全港第一個商場營運集團宣布全面停用雨傘膠袋,領展物業管理總經理繆國相表示:「這個環保行動分兩期推行,我們於今年一月率先推行第一期,挑選旗下24個沒有冷氣或人流相對較少的商場試驗一個月,了解居民的反應。確保順利實施後便於2月開始第二期,在全線75個商場推行。」

不使用雨傘膠袋,濕漉漉的雨傘怎麼辦?為確保商場環境的安全,領展已斥資130萬元增設吹地機及環保的雨傘除水器,又會在下雨日子於商場主要出入口鋪上防滑地毯,以及增派清潔人手抹地,避免地面濕滑。

「我們提供的雨傘除水器吸水力強,只需把雨傘放進除水器輕輕來回晃動數下,就能迅速去除雨傘上的水滴,而且除水器不需要用電,不會增加碳排放」。但這個「新歡」衞生嗎?他笑說:「放心,我們每日定時清洗及消毒雨傘除水器內的吸水纖維,防止細菌滋生。」

位於沙田的愉翠商場是第一期計劃的其中一個試點,愉翠商場清潔主管潘錫元留意到自新措施實行後,約八至九成到訪者會使用雨傘除水器,餘下一至兩成訪客會自備雨傘袋包裹雨傘,反映計劃成功,環保之餘又減輕了前線員工的工作量。「以前下雨天,平均不夠一小時,雨傘膠袋已經塞滿垃圾桶,我們要不斷處理這些膠袋垃圾、補充雨傘膠袋及清潔地上的水漬。現在環保得多,而且不用太多人手去處理棄置膠袋,工作量大大減少,變相有更多時間去處理其他清潔工作,並可確保在雨季時有足夠清潔人手抹地,避免地面濕滑。」

環團支持稱行動有牽頭作用

對於領展帶頭拒絕雨天「派膠」,不做「大嘥鬼」,綠領行動對此表示歡迎和支持。總幹事何漢威說:「領展商場多,傘袋耗用量亦多,他們響應環保停派雨傘膠袋,必定能減少製造塑膠垃圾。這個行動不是一個為了綽頭的活動,而是用政策去執行和徹底解決環保問題,對推動社會全面停用雨傘膠袋,能夠發揮積極的示範作用。」他呼籲其他商業機構及物業管理公司仿效有關措施。

雨傘不滴水有妙計

其實要避免雨傘滴水弄濕地面及隨身物品,又豈止使用雨傘膠袋這方法?除了雨傘除水器、吹地機、傘架,還有以下辦法。

  • 速乾雨傘或反向式雨傘
    選購雨傘時,可以選擇新式設計的雨傘,例如卸水能力較好的速乾雨傘或反向式雨傘,可以自行去水,減少對雨傘膠袋的依賴。
  • 可重用「吸水雨傘袋」
    在下雨日子,我們外出時都會自備雨傘,現在何不做多一步,自備可重用的雨傘套?現時在網上和雨傘專門店有一些配備內層有超細纖維絨毛的「吸水雨傘袋」,用完可攤開晾乾,非常方便。
  • 廢物升級再造雨傘袋
    自己傘袋自己做。利用廢棄的薯片袋、膠樽,升級改造成環保雨傘袋或雨傘樽。

用廢棄雨傘製作環保傘袋

雨傘是夏季必備之物,但損壞率很高,你家中有壞掉的雨傘想丟棄?等一等,今期《823頻道》與大家一起做環保手工,將破舊雨傘改造成實用的環保傘袋,既環保又可「舊物重生」。

材料

廢棄雨傘 一把

舊毛巾 一條

黏布膠水 一瓶

夾子 兩個

絲帶 一條

文具(筆、箱頭筆、剪刀、間尺)

步驟

1. 挑選自己喜歡的花色且較乾淨的傘布,利用剪刀將傘布與傘骨分離(分離後的鐵製傘架可作金屬回收)。

2. 視乎要裝入的雨傘大小,量度出所需雨傘布(以一把摺合雨傘為例,大約30厘米 x 26厘米)。利用箱頭筆於雨傘布上做記號,再用剪刀剪下來。

3. 量度出所需毛巾(以一把摺合雨傘為例,大約是26厘米 x 22厘米),同樣地用剪刀剪下來。

4. 剪下來的毛巾置於雨傘布中央,再用黏布膠水將整塊雨傘布和毛巾黏在一起。

5. 將傘布四邊塗上膠水,再將四邊收起,用夾子固定,直至膠水乾涸。

6. 預留三分之一傘布,在邊上塗上膠水並對摺,形成雨傘袋的底部。

7. 在傘布外圍用膠水把絲帶固定。

8. 待膠水乾涸後便可以放進雨傘,繫上絲帶。

不用15分鐘,一個面層跣水、內層吸水的精美環保傘袋就大功告成。用完攤開晾乾,非常方便,快來動手做做看!

雨季即將來臨,我們與雨傘膠袋的「毒戀」也是時候結束了。

註:    

(1) 綠領行動於2018年8月31日發表其於2017年所做的一項調查結果。

(2) 《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於2018年6月刊出的《塑膠危機》。

(3) 環境保護署於2019年發布的《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2018》的數字。

更多文章

好去處

社區裸買店拉近街坊距離

新發現

赤柱「裸賣」小店推動環保

新發現

膠樽回收機「入樽」攻略


LinkREIT
首頁 關於領展 業務概覽 投資者關係 管治
可持續發展 社區參與 新聞中心​ 人才招聘
網站指南 聯繫我們 無障礙瀏覽 免責聲明及使用條款 私隱政策聲明 收集個人資料聲明
Caring Compaony 15 year+
© 領展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版權所有,不得轉載。
linkedin twitter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instagram QR Code wechat
資訊
公司簡介 財務報告 淨零碳排放 新聞發布 工作機會
聯繫我們
字體大小

訂閱《823頻道》的最新故事

訂閱更新

訂閱收件箱中的最新頻道823故事

(ReCaptcha V3 Hidden Field)

用 Messenger接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