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香港島南部海岸線的赤柱,是一個氛圍悠閒的迷人小鎮。這裏,除了坐擁蔚藍海灣、金黃沙灘,常年綠樹成蔭、百花綻放,更安靜佇立着一棟擁有160年歷史的維多利亞式特色建築 — 美利樓。
今年春天,領展支持本地藝術組織「信言設計大使」,於旗下赤柱廣場美利樓舉辦年度盛事「未 • 信言節 2025:The Art of Transformation」。作為是次活動的「領銜場地贊助方和展覽及項目協力贊助方」,領展將美利樓轉化為藝術及文化樞紐,不僅突顯赤柱的歷史價值與獨特魅力,更促進了藝術、社區與商業之間的深度連繫。
「未 • 信言節 2025: The Art of Transformation」為期三個月,透過展覽、工作坊、文化導賞團等活動,聚焦探索空間建構、建築互動,以及重新構想城市古蹟遺產與自然環境等主題,為參訪人士帶來設計與文化的新視野。
無論你是愛好藝術的文青、熱衷打卡分享的KOL,還是喜歡遊走城市不同角落的旅客,相信都會被這個充滿創意的展覽所吸引。出發前,先透過我們的介紹,認識部分亮點展品吧!
來到赤柱美利樓,別着急看展,記得先打卡建築!
裝置藝術作品《Timeless Towers of Murray》由三根3D立體打印而成的支柱構成,代表過去建築的優雅與未來科技的強大完美融合。
2016年的作品《Hamster Wheel》,呈現烏托邦式的異想天開。建議你走進互動裝置內部,透過一段滾動播放的視頻,理解藝術家通過作品傳遞的思想。
領展集團行政總裁王國龍打卡《Hamster Wheel》。
由獲獎設計師林登志也與安藤北斗創作的《Less, Light, Local》,展示如何將可食用材料應用於裝置藝術作品。
你發現了嗎?《Less, Light, Local》是由紫菜製作而成。
這張名為《Murray, Displacement + Transformation》的畫作,由香港著名建築師林偉而為此次展覽特別創作。畫家描繪了現時坐落於赤柱的美利樓,前面是碼頭;倒影部分是中環舊時的美利大廈,以及充滿活力的香港天際線。
《Stanley Swimming》以赤柱卜公碼頭外的開放水域為背景,描繪了香港標誌性天際線美景外的另一面。作品特別加入游泳者的視角,這是一道只有在水中才能看到的風景線。
風景畫家黃進曦的作品《畫家與美利樓》, 靈感源自他在美利樓周圍作畫,以及在該社區帶領寫生工作坊的經歷。畫家喜愛在香港郊外取景,經常把自己的回憶和想像融入作品之中。
《The Wave》聲音雕塑,展現科技與藝術的獨特融合,透過視覺和聽覺的雙重藝術享受,讓參觀者進入深度放鬆的狀態。
在《溫柔的包裝我》系列中,作者楊丹鳳透過探索包裝的過程與美學,討論內容物與包裝盒本身的態度。藝術家採用脆弱的絲綢手工刺繡,重新製作被黏貼的舊包裝盒,為一件普通的物品注入關懷與尊重。
結束行程前不妨走遠些,換個角度,海水映襯下的美利樓,又是另一番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