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善凱(Jimmy,左一),香港中文大學國際貿易與中國企業學生
林偉杰(Aaron,中),香港中文大學法學士學生
趙芷琦(芷琦,右一),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學生
吳善凱、林偉杰和趙芷琦,三位來自不同學科的大學生,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連續四年獲得領展大學生獎學金,能夠在過千名申請者中脫穎而出,同輩視之為成功。這天,三位品學兼優的Z世代首次聚首,經歷了漫長的疫情,他們前景有甚麼看法?
在香港,不時聽到技術工人的工資比大學畢業生高,讀大學不再是高薪厚職的保證。Aaron認為金錢不是唯一的衡量標準:「讀大學可以擴闊視野,在大學建立人際關係,這些都是人生的寶貴經驗。」
Jimmy則表示:「懂得技術或許讓你很快地辦妥事情,但讀書會教你分析一件事應不應該做,或者應該怎樣做。」而芷琦就認為大學的通識教育,可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四年的大學生活,還讓你有時間思考將來,定立清晰的目標。」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不僅影響校園學習生活,也令三人反思前途。
疫情下不少行業難抵衝擊而要裁員節流,啓發了讀法學的Aaron對可持續發展的興趣,甚至希望成為環境、社會和管治(ESG)方面的律師:「公司的發展不能只是經濟好才好,而是任何時間都可以發展得好。越來越多公司重視怎樣更好地應對氣候轉變,刺激未來ESG的需求。」而Jimmy則反思,相比工資待遇,身體健康和對工作的興趣也很重要:「找到了興趣,做得好,工資自然會往上升。」
談到疫情下不少新科技冒起,人工智能更是未來的大趨勢。芷琦相信:「人工智能有助節省工作時間,只要人們善用時間去追求更有意義的事,科技不能取代人類。相反,如果把省下的時間用來睡覺,人只會變得越來越蠢。」
領展獎學金每年給予每名得獎者兩萬元。三人不約而同地認為,獎學金是工具,而非目標。芷琦把獎學金用來學日語,而Jimmy則花在訂閱《金融時報》;Aaron就用來支付往內地實習的旅費,豐富人生體驗。三人表示,獎金減輕了他們的經濟負擔,不用急於做兼職,可專心做自我增值的事。
領展大學生獎學金開始接受申請
領展大學生獎學金是領展旗艦慈善及社區參與項目「愛 ‧ 匯聚計劃」的青少年培育重點項目之一,獎勵家庭三代中首代入讀本地大學的學生,每名獎學金得獎者可獲兩萬港元。項獎學金不設入息審查,自2015年推出以來,已授出1,160個獎學金。2021/22年度的獎學金已開始接受申請,截止日期是2021年6月30日,今年獲獎額更由190人增加至220人,亦首次開放予三所自資大學學生申請。申請詳情可瀏覽此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