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仔被視為人類忠誠和友善的朋友,但原來狗隻除了走進家庭成為其中一員外,經專業訓練後還能為有需要人士提供改善精神健康的治療服務。香港社福機構「晉智慈善基金」的特殊學習需要基層青少年與治療犬共融藝術音樂工作坊,便運用治療犬,結合藝術和音樂療法,改善有特殊學習需要(SEN)基層青少年的情緒健康和心理發展。
領展「愛・匯聚計劃」在2024/25年度資助該工作坊項目,透過一系列在外國已運用多年、證明有顯著效果的獨特方法,使參加者在安全、輕鬆的環境中釋放來自學業、家庭環境等方面的壓力,達到紓緩焦慮和抑鬱的效果,從而提升個人自信心及改善精神、情緒等問題。
晉智慈善基金創辦人容安生(Anthea)是悉尼大學心理學碩士,早年並在美國丹佛大學取得動物輔助治療的認證資格。她表示,現在的青少年普遍面對各種心理健康問題,如學業壓力、家庭環境和社交孤立等,「這些成長過程中所面對的挑戰,容易引發焦慮、抑鬱及其他行為問題。而對於SEN青少年來說,由於在表達和處理情緒方面的困難,更常常難以融入主流社交圈,進而影響自信心並增加孤獨感。」
她解釋:「特殊學習需要基層青少年與治療犬共融藝術音樂工作坊跟其他情緒改善計劃的不同之處,是利用經訓練的狗隻,成為其中一項主要治療輔助手段。」
要成為專業治療犬,須符合一定資格。Anthea解釋,狗隻的性格必須友善、冷靜、不怕人。「在長達六至九個月的訓練過程中,我們會訓練狗隻當遇到突然大聲或動作時,仍能保持冷靜,並須通過嚴格的評核,才能成為治療犬。狗狗親人的性格,能夠帶動及協助SEN孩童學習說話技巧,以及表達情緒。」
另外,治療犬跟SEN青少年互動時,場內還會播放靜觀、怡人的音樂,令大家在輕鬆的氣氛下獲得情緒紓緩。
另一方面,由領展大學生獎學金得主組成的領展同學會,今年成立首屆「領展同學會委員會」,並舉辦兩場義工活動。其中一場便與晉智慈善基金合辦,讓參與活動的大學生擔任動物輔助治療師的助手,與SEN小朋友交流。
來自香港大學的石婥穎(Winky)於義工活動中擔任組長,負責構思主題, 「參與的幾位大學生都喜歡小動物,關注動物福利,也想了解動物治療的概念;同時我們亦希望幫助小朋友,讓他們透過活動放鬆自己,壓力獲得釋放。」
主修心理學的Winky透露,畢業後希望從事精神健康的教育工作。「今次,讓我了解到有趣又特別的動物治療方法,狗隻也可以勝任治療的工作,長了知識。」
另一位參與的同學、同樣來自香港大學的蘇政熹(Adrian)稱,透過活動收穫不一樣的滿足感,「SEN小朋友比普通孩童更需要關懷,很開心他們願意跟我交流和分享。」在大學主修醫科的Adrian表示,「畢業後,我希望利用自己在學校學習到的醫學知識,多多幫助老人家及有身心障礙的人士,其實動物治療同樣可應用在他們身上。」
晉智慈善基金過往曾與其他機構合作舉辦SEN學童工作坊活動,今次與領展大學生獎學金得主合作,又有甚麼不同呢?
Anthea總結稱,領展的大學生義工擁有相關學術背景和專業知識,例如心理學和教育學,帶來新視角和能量。「作為年輕一代,他們更容易讓SEN青少年產生共鳴,並以同理心建立信任和安全感。這次合作也讓領展同學會的大學生深入了解SEN群體所面臨的挑戰,提升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實現了雙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