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最近路經深水埗南昌薈,可能會發現先前的一幅抗疫壁畫已換成另一幅帶有異國風情、有風車、太陽能板及綠色植物的色彩斑斕大圖畫。這是一位專程來香港的印度畫家,獲領展邀請在南昌薈創作的一幅包含環保訊息的畫作。
來自印度的畫家Manoranjan Chitrakar,自十五歲起開始繪畫,迄今已畫了三十年。他喜歡在畫作中描繪社會和綠色議題。去年12月,他應非牟利藝術組織HKWALLS及MeMeraki的邀請,首次來香港參與年度繪畫活動,為一些地區的牆壁添上新裝,今次並特別接受領展邀請,為深水埗居民創作以保護大自然及節約能源為主題的壁畫。
Manoranjan稱:「在南昌薈這幅畫的主題,是以一片大綠葉反映我們的世界。樹的每一片葉子都利用自然界的陽光、風和水進行光合作用,為它們自己、動物和人類生產食物。同樣,我們的世界也依賴包括樹木在內的這些自然資源。因此我們有責任保護和護理我們的環境,以及我們賴以生存的所有自然資源。」
走遍印度各地,並曾周遊瑞典和巴黎從事畫作的Manoranjan進一步解釋:「畫作中的一大片葉子,其主脈代表一條路徑,它最初是自然形態,我們可以很容易地在土壤上追蹤腳印;但混凝土路徑是沒有腳印的。腳印是代表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追隨的遺產。大葉子主脈的兩側有不同內容,分別是孩子們植樹、打掃周邊、節約每一滴水以注滿水庫、保護野生動物、乾濕垃圾分開、風力發電和太陽能發電、使用電動汽車。」
若我們細心觀賞這幅畫作,不難看到畫家表達希望拯救自然資源,以及維護一個免於全球變暖的世界。
Manoranjan的繪畫特色,源於孟加拉 Pattachitra 捲軸畫,是西孟加拉邦的 Patuas 或 Chitrakars 一種富悠久歷史的視覺和口頭藝術傳統。口頭藝術是因為除繪畫外,畫家會以當地孟加拉的語言,創作一首歌曲來歌唱和解釋。
Manoranjan這幅壁畫獲得數名印度裔義工協助,於五至六天內完成。當中有沒有難度呢?他說:「起初我覺得牆太高了,用孟加拉 Pattachitra 藝術品填滿那面牆會有點困難,對我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然而在義工的幫助下,我們很快就完成,看起來也相當不俗。」他讚賞義工們非常樂於助人和才華橫溢,他們理解得很快,工作非常出色。
壁畫除了傳達保護地球和生態的環保訊息外,原來用作繪畫的顏料也是環保產品。Manoranjan稱:「我們使用的塗料屬完全環保的水性塗料,不含石蠟和有毒化學物質。這些油漆含低 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氣味亦極小。」
首次來香港的Manoranjan只逗留了一星期多,他說人在異鄉,初時有點緊張,但一切都很順利。他非常感謝義工,不僅參與繪畫,還協助他尋找印度美食、搬遷地方,以及購買必需品等。他總結說:「這是一次很難忘的愉快體驗。」